德阳“一村一律师”制度拓展政务服务领域
时间:2015-04-13 16:33:57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林静

黄连桥社区综合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唐为之 本报记者 刘文藻 文/图
    3月26日,童婷婷按照惯例,来到自己所驻的黄连桥社区。刚进村,村民老赵便热情地打着招呼:“童律师你来得正好,刚好遇到点纠纷要咨询你。”俩人熟络地交谈起来,几分钟后,老赵满脸堆笑,连连称谢,他所遇到的棘手问题,在童律师这里找到了妥善的解决方法,一场矛盾也因此化为无形。
    据了解,像童婷婷这样的驻村律师在德阳有数千名,几年来他们最深切的感受是,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在增强,遇纠纷已从过去的“我打你”,变为现在的“我告你”。这都得益于德阳推行的“一村一律师”制度。该市政务中心联合司法部门,依托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发挥便民服务站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支撑作用,逐步将基层社会治理引入法治化轨道。目前,这项制度已在德阳全面推广,全市1768个村社便民服务站均已配备1至2名驻村律师,随时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从方便办事到解决群众诉求
    德阳旌阳区天元镇黄连桥社区,是最早一批试点“一村一律师”制度的村社。走进社区综合服务站内,企业办理、便民代办等基层事务窗口一应俱全,而挂在墙上的驻村律师公示牌则格外引人注目:童婷婷、林烈翔,四川汉震律师事务所等人员和机构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社区党总支书记文德富指着这块牌子告诉记者,社区综合服务站作为最基层的政务服务载体,每天都要和村民打交道,涉及的事务也很多很杂,比如社保、医保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常常会遇到一些纠纷化解、解决诉求等方面的难题。“如果没有懂法的专业人士,社区人员往往力不从心,如何拓展政务服务的外延,我们一直在思考。”
    这时,一份《德阳市司法局、德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关于深入开展法律服务的实施方案》正当其时地下发到德阳各级政府。童婷婷、林烈翔也从这一刻起正式成为黄连桥社区的驻村律师,其主要职责便是为村民组织及居民担任法律顾问,调解民间矛盾,宣讲法律知识,维护民众合法权益。“起初,我平均每月接到的法律咨询不到一次,更多的时间是去社区便民服务站询问走访,而现在每月至少接到五六起,多的时候10余起各类纠纷或案件咨询,既有刑事案件,又有民事维权,甚至是夫妻俩半夜吵架闹离婚这类事都找我调解。”童婷婷感受颇深地说,现在村民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如果说过去社区综合服务站主要是方便群众办事,而现在则上升到解决群众诉求,替群众维权,将政务服务向外延深化和拓展。
    基层便民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去年5月5日,广汉市向阳镇摩托车修理工唐洋因车祸身亡。驻村律师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其家人,积极指导协助做好证据保全和事故理赔工作,成功处理了赔偿标准问题。事后,唐洋家人感慨地说,“一村一律师”制度维护了他们的权益。
    其实,“一村一律师”制度在全国各地均有各自的做法,那么德阳在实际操作中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呢?记者了解到,和各地不同的是,德阳利用政务服务中心现有的平台优势,通过与司法部门合作,掌握大量优秀律师资源,采取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事务所与行政村社便民服务站结对的方式,设立法律服务窗口,为村社选派律师,公布其姓名、照片、联系电话等,开展法律援助。从而形成“政务搭台,司法唱戏”的良好工作格局。近年来,两部门共联合发文7次,召开工作协调会10余次,联合下基层调研20余次。同时也通过“一村一律师”活动,进一步完善基层便民服务站功能,充分发挥现有软、硬件资源作用,凸显便民服务体系“便民”和“服务”的建设理念和精神内涵。
    有数据表明,2014年度,德阳全市法律顾问累计走访基层9600余次,接受干部群众咨询达4.2万人次,协助或牵头调处矛盾纠纷5954件,协助处置涉稳、涉访或群体性纠纷270件,有效地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据悉,今年作为“一村一律师”制度的深化年,该项制度已在德阳全面推广,全市1768个村社便民服务站均已配备1至2名驻村律师,随时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德阳网版权所有 1997-2012 蜀ICP备12026989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2-050013 川预审VDN0-ZL2B-4J0B-JB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