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县聚智聚力 全域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2014-09-16 16:10:55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作者:林静

    记者日前从罗江县环境保护局了解到,该县高度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始终坚持全域规划、统筹布局,将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全民素质提升等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经过多年不懈探索、实践和总结,罗江县提出以“中国幸福家园”为统揽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路径,县域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水、噪声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万元GDP能耗达到0.8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5平米;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8%。

    生态防护不断推进。不间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色罗江等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从2000年的31.63%增至2013年的38.78%;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83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567.75公顷,土壤侵蚀量减少60%以上。

    生态细胞提质增量。构建多层次生态创建大格局,建立持续推进生态细胞建设机制,让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扎根基层,让生态理念入镇入村、入脑入心,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以点带面发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细胞建设。已建成国家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镇7个、生态小区7个;省市级生态村40个、生态家园108个、绿色学校18所、绿色社区4个。在此基础上继续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生态镇,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实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环境污染持续削减。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先后关闭造纸厂、砖厂、小钢厂、水泥厂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7户,已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静电、布袋、旋风除尘以及锅炉内置脱硫设备等工业废气处理装置40台,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凯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县城空气质量达国家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在建2座,不断完善污水管网体系,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3.86%。

    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新模式。积极探索“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模式,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建成垃圾定点收集池7879个、生态处理池1150个、垃圾房1733间、中转站14处,完善垃圾生态收集处理体系;为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分设回收站16个、回收点53个,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资源再利用;建立“一人一块钱”的清洁费制度,增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意识,逐步让环境治理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积极推进整县农村面源污染连片治理,引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微生物发酵床”新型养猪技术,实践“养殖+沼气+种植”循环种养殖模式。

    坚持以点带面打造亮点。白马关镇作为全县生态建设的桥头堡,依托其独有的自然、生态、文化、历史优势,以庞统祠为中心打造三国蜀汉文化旅游区,以健康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体育休闲区,以万佛寺、贵妃园为中心打造佛教文化养生区。力争建成罗江生态建设的缩影和典范。已建成“幸福田园”、“倒湾古镇”、“五丁谷”等宜农宜游宜居新村聚居点3个,“五美寨”、“洞天崮”等聚居点正在稳步推进,村民“楼上生活,楼下干活”,实现农民就近创业就业,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乐途拓展训练基地CS项目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正积极筹备扩建,力争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拓展训练基地。白马关镇被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

德阳网版权所有 1997-2012 蜀ICP备12026989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2-050013 川预审VDN0-ZL2B-4J0B-JB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