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书院 城乡孩子共染书香
时间:2014-08-04 10:54:13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林静

    □本报记者 张红霞 严芳

    设立公益国学堂

    7月22日,天朗气清,从什邡城区出来沿着北京大道行驶9公里,便来到了红豆村。建筑错落有致,村道蜿蜒曲折,农房白墙灰瓦、飞檐翘角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红豆村村部围绕千年古树而建,红豆书院就开设在古树旁的闲置房屋和场地,还未走近,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便传进耳中。

    2012年,红豆村与宋庆龄基金会下辖的风铃草志愿者项目合作,在红豆村开办红豆书院,成为四川第一个风铃草公益国学堂。

    2013年8月,红豆书院国学班正式招收学员,一年下来有基本固定学员30人左右,小至4岁、大至15岁,大都是当地青少年及留守儿童。每周六下午是固定授课时间,课程包括书法、绘画、农耕体验、国学诵经等传统文化教学。

    红豆书院的书法绘画老师主要由什邡市书法协会和美术协会的会员义务担任,国学教育老师则由风铃草四川专项基金会派出专业老师前来教学。

    风铃草四川专项基金负责人王蕊是什邡人,“通过国学熏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正能量。这也是风铃草四川专项基金创办红豆书院的理念。”

    让城乡孩子学会融合互助

    “我是来自红豆村的汪福强,我的口号是:让我的家乡红豆村更美丽!”7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红豆书院时,正值书院举办的夏令营活动开营的第二天,孩子们正在民主“选举”营长。

    夏令营的35名孩子,有来自成都的城市孩子、有来自广元青川的农村孩子,也有红豆书院的孩子;他们当中有在幸福家庭中长大的,也有留守儿童、孤儿和盲童。

    15岁的汪福强是红豆书院的固定学生,在营长选举中,他大大方方地向刚认识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虽然最后没有被选上,汪福强却没有丝毫失落感:“大家各有各的职责和任务嘛。”

    来自青川的10岁男孩李森却有些害羞,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在家里时,他要帮助眼睛失明的妈妈架柴、做饭、扫地等,自理能力很强的他来到夏令营后,最大的感受是,“我不会说,他们会说。”

    志愿者马儿姐姐告诉记者,农村的孩子一般不爱说话,当被叫到名字时,他们有的会把头垂得很低,而城市的孩子相对来说会更加外向。这个混合夏令营的目的就是城市孩子学习农村孩子的自立自强,农村孩子学习城市孩子的开放自信。

    11岁的王宇轩来自成都的一所重点学校,他最感兴趣的是农耕体验,已经自己种下了玉米和豌豆。

    “自己的女儿从小跟着我一起进书院、做公益,她和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同吃同睡,包容性很强,也会主动关心别人。”王蕊说,开展混合夏令营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不同的孩子融合、互助。

德阳网版权所有 1997-2012 蜀ICP备12026989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2-050013 川预审VDN0-ZL2B-4J0B-JB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