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到落地
时间:2014-05-19 17:00:03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林静

    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与德阳不仅地缘相亲,历史文化渊源也相当深厚。去年8月,成都与德阳签订《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就8个方面议题拉开了两市同城化发展的大幕。如今,距离协议签署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两地的合作也开始从一纸规划蓝图,变成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处处火热的施工现场。

    4月10日,成都市规划局、德阳市规划局及设计单位召开了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研讨会,《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预计于6月底提交初步成果。与规划同步,《协议》中的其余7个议题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作为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一个典范,成德同城化发展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出效应。正如采访中,德阳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李纯斌所说,成德同城化发展中,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涌现,并辐射带动着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

    无缝相连

   5条公路加速建设

    5月8日,记者一行从德阳市城区出发,沿着连接成都与德阳的重要快速路——旌江快速干线行驶了十余分钟后,车驶过成德两地的交界处,道路左右两旁的指示牌上,一个写着“成都界”,一个写着“德阳界”。这里是旌江快速干线德阳段的起点——广汉市三水镇三城村。而就在从德阳界进入到成都界后十余米远的地方,几辆挖掘机、压路机和一辆洒水车来回作业,数十名工人正忙着铲平路边堆放的石块,这便是旌江快速干线全线的最后一段施工地。

    “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全线建成了!”该建设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旌江快速干线青白江段只剩正在进行路面冲洗作业的十余米还未贯通,冲洗完后将会进行沥青路面的铺设工作,预计本月15日左右便可通车。

    “成绵高速广汉段车流量较大,旌江快速干线通了我们去成都就更方便了。”听说旌江快速干线即将全线贯通的消息后,广汉市民邓先生很是兴奋。据了解,旌江快速干线对接成都的成金青快速通道,全长25公里,德阳境内的19.78公里已于去年10月底全线贯通,青白江境内正在进行最后的路面工程施工。全线通车后,将大大方便两地经济和民间来往。

    与旌江快速干线一样正在紧张建设中的,还有成德同城化公共交通的重点工程——连接中江和金堂两县的中金快速通道。

    5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中江县的成德工业园内,看到贯穿整个工业园区的中金快速通道正在加快建设。其核心工程之一的人民渠隧道已经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沥青路面铺设,预计本月底将建成。“人民渠隧道建成通车后,成德工业园园区内企业物流运输将直通成巴高速不再绕道而行。”成德工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德阳市交通局了解到,中金快速通道起于中江县城东,止于金堂县五凤镇,建成后可并网成都市成洛大道、成青快速通道,直达天府新区。截至目前,中金快速通道中江城区过境段、兴隆段、辑庆段已建成通车,完成投资9600万元,预计年底将全线建成。该通道全部完工后,中江县经金堂至成都中心城区只需1.5小时。

   除了旌江快速干线和中金快速通道,对接成都北星干线的天星快速干线(成德大道德阳段)今年一季度已完成投资9218万元,将力争年底建成通车;路线长度约18.5公里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广汉段正在加快建设,力争年底全面建成;由德阳市牵头组织实施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至简阳段目前已完成可行性报告、环评等前期工作,路线走向也已基本确定,开始施工图等初步设计,力争今年开建……

   中金快速通道、旌江快速干线、天星快速干线、成都二绕、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后,德阳与成都等距离将被进一步拉近,两地等经济和人员往来也将更加频繁。

   产业对接
 
    工业园区与企业建设同步推进

    “吸引我们落户成德工业园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体系。”落户成德工业园的铁门生产企业德阳凯达门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5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成德工业园的凯达门业公司生产现场,看到400余名工人正井井有条地在流水线旁展开工作,开平、压花、裁剪……一系列工序完成后,生产好的铁门由大货车装运,驶出园区大门,运输到全国各地。

    “成德工业园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和成德绵经济带内,又正逢成德同城化的机遇,发展潜力很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还拥有便利的交通体系,成巴高速、即将全线贯通的中金快速通道和规划中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能够让我们企业实现产品快速运输到全国各地。”

    据了解,凯达门业公司设立于郫县,由于成长迅速,其原有的生产线已供不应求,建立新工厂的需求极为迫切。看中了成德工业园的多重优势,凯达门业最终将新厂落户到了这里。据了解,今年2月凯达门业一期厂房已经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成德工业园区,像凯达门业这样“边建设边生产”的企业并不少见。记者了解到,自去年9月22日金堂、中江两地签署《金堂县人民政府、中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实施协议》后,成德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据介绍,目前园区管委会已组建,园区投融资平台建成,并与多家银行进行了融资工作对接。此外,园区总体规划也已完成,在建基础设施5个,产业发展规划预计本月完成。在招商引资方面,园区已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69.8亿元。预计到2015年,园区将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实现工业销售200亿元,2020年基本建成产业新城。

   通过区域合作带动和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成德工业园无疑是成德同城化发展工业领域中的一个核心,然而,成都与德阳的产业合作,并不仅限于此。

   “要发挥成都和德阳两市各自的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就要加强两市的产业合作对接。”德阳市经信委综合处处长王劲松介绍,“我们已经与成都建立了成德工业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两市的产业规划合作,加强信息交流。”

    去年9月,成都市经信委与德阳市经信委共同举办了“成德同城航空航天产业对接暨信息交流发布会”。会上,来自成都的多家航空航天龙头企业以及德阳的60余家航空航天配套企业进行了信息发布和对接。

    “在产业合作上,我们与成都要重点加强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对接合作,同时利用成都科研院校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探索‘成都做研发,德阳做基地’的合作模式,加强德阳工业在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提升德阳工业发展水平。”王劲松说。

   旅游合作

    环龙门山骑游连通成德七县(市)

    翻开成德旅游地图,横跨成都、德阳两地,连接绵阳、雅安、广元等地的龙门山,贯穿了成德两地的多个区(市)县,成为两地开展旅游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2014环龙门山骑游活动是在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下的深度合作。”在绵竹市旅游局综合处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本装帧精美的《山水龙门 骑乐无穷——2014年环龙门山骑游活动印趣手册》,而这是手册扉页上的第一句话。

    3月21日,由成都市旅游局、德阳市旅游局联合承办的“2014环龙门山自行车骑游活动”在彭州葛仙山镇正式启动。据了解,该活动主要涉及彭州、绵竹、什邡三地,并由彭州市风景名胜旅游管理办公室、什邡市风景名胜旅游管理局,以及绵竹、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旅游局联合开展营销,是继《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签订后,两地在旅游方面开展的首次区域合作。

   据悉,为了做好成德旅游合作,彭州、绵竹、什邡三地提出共同举办环龙门山自行车骑游活动的构想。2013年11月6日,“成德一体化”旅游合作—环龙门山自行车骑游活动首次专题座谈会在什邡召开。

    “彭什绵三地建立了联络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去年开了3次座谈会,共同研究环龙门山骑游活动。”绵竹市旅游局副局长卿尚发告诉记者。

    在印趣手册首页的“龙门传骑景点导游图”中记者注意到,以省道106川西旅游环线为主线的骑游主路线贯穿了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等沿线7个地区,延伸的分线路则涵盖了上述7个地区的数十个景区景点。

   “通过旅游专家与骑游爱好者的实地调研,我们整合了龙门山区域旅游资源,制定了14条一日游线路、4条二日游线路、2条三日游线路。”卿尚发告诉记者,线路涵盖成德两市的多个地区及景区景点,本次彭什绵三地联合举办的环龙门山自行车骑游活动将持续到今年10月15日。

    不仅如此,三地还将加大资源整合,将绵阳的安县、北川等地融入到龙门山骑游活动中来。卿尚发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在规划、硬件设施、服务环境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构建‘无障碍旅游’。”

   就在环龙门山骑游活动吸引了成德两地乃至全国各地的骑游爱好者前来体验骑游乐趣的同时,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也将开展实质性的旅游合作。据悉,三星堆博物馆与金沙遗址就“同票游览、同体宣传”合作方式及细节已经敲定,两家景区将借“中国旅游日”及“馆日活动”签订具体合作协议。

    民生保障

   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成德同城化发展提出以来,成都与德阳实现公交“一卡通”、银行卡刷卡免收手续费、共用“028”区号以及社会保障、教育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一直都是两地市民们最为关心的话题。5月7日—9日,记者在对德阳市多个职能部门以及区(市)县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多项内容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们去年3月份就与成都天府通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天府通’卡的出售系统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启用。”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德阳银行总部了解到,目前德阳银行与成都天府通公司就德阳银行发行“天府通”卡和“蓉城卡”展开全面合作,德阳银行已经取得了“蓉城卡”的发行资格。而德阳市公交公司也与天府通公司就公交领域机具升级和改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将争取早日实现成都市与德阳市的公交卡互联互通。

    “届时,市民使用‘天府通’卡可以实现在两地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等诸多服务功能。”德阳市金融办副主任杨文龙告诉记者。除了“天府通”卡相关工作的推进外,目前,德阳银行已在两地实现了同城结算。

    “德阳市民持德阳银行卡在成都取钱或者消费均不收取手续费。”德阳银行支付结算部门的负责人俞蕾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成都是德阳银行首个设立外地网点的地区,今年德阳银行拟在成都市区新增3家小微支行,在郫县设立支行。

    而在社会保障方面,成德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已依托公共招聘网等服务平台,实现了用人数据的互通。

   “在成都完成了资质认定的企业在德阳进行用工招聘将不再进行资格认定。”德阳市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将研究‘远程招聘’等系统功能的实现,成都市的企业将可以通过远程系统直接招聘德阳市的就业人员。”

   除了建立两地劳动力转移和单位招用工“绿色通道”外,两地还就社保保障进行了深入合作。记者了解到,两地已基本实现了两市异地居住享受养老保险人员领取资格认证的互查互验互认、基本实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除了目前的服务机制外,我们还在研究设计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平台建立之后,除了以往的养老保险互查互验互认及转移续接模式外,通过数据信息的管理将给两地参保人员带来更大便利。”德阳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教育合作方面,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与中江县集凤镇石桠子村小学开展多次交流活动。据德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市教育局已就今年及今后合作事项进行了对接,并着重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方面进行了研究。

   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德阳市经信委也重点就区号合并展开了相关合作,并获得了省通信管理局网络管理处的明确支持,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努力推进中。

    本报记者 刘芳君 邓超辉 文/图

   成德同城化发展八个议题进展情况

    规划合作

    今年3月,《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相关编制单位及费用组成等事宜已获成都市规划管理局通过,设计单位已完成该规划的初步规划大纲。4月10日,两市规划部门进行了对接。据悉,规划将在不断提升交通对接功能、共建工业园区、规划交界区的产业发展、加强城市生态带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德阳市中心城区与成都的产业对接功能。据德阳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预计于今年6月提交初步成果。

   工业经济合作

   成德工业园园区管委会已组建,融资平台搭建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也已完成,正在进行5个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工作,计划总投资4.2亿元。招商引资方面,园区已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69.8亿元。
 
    在通信一体化方面,两市积极争取工信部和省通信局的支持,协调三大通讯运营商解决好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和收入指标考核调整,加强两地通讯运营商的协同。并分析长株潭、成资眉、广佛通讯同城案例,提出成德通信同城的主题和定位,向国家工信部汇报,请求支持和协调解决。

    政府采购合作

   两市采取多种形式,就政府采购合作事宜进行商定。一是在四川省政府采购专家库内,相互随机抽取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共享两市的专家资源;二是依托省财政电子化采购平台,加大供应商诚信度建设,实现两地不良行为记录供应商的信息共享。
 
    金融合作
 
    德阳市金融办积极督促辖区内金融机构争取上级行及总行的政策支持,尽快实现同城结算,并加强与成都天府通公司和银联商务四川分公司的接洽,就金融IC卡与公交领域实现合作展开多次磋商。据悉,目前德阳银行与成都天府通公司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德阳银行发行“天府通”卡与“蓉城卡”展开全面合作,德阳银行已取得蓉城卡的发行资格,德阳银行已在两地实现同城结算。

    德阳市金融办还积极推动辖区内企业进入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全国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并支持金泰财产保险公司在德阳的发展,获准负责开展旌阳区杨嘉镇2014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教育合作

    两市教育局就今年及今后合作事项进行对接,经过双方共同研究,将推进已达成五个方面合作事项工作,并着重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方面进行了研究。近期,德阳市教育局领导率领县(市、区)教育局及相关处室负责人一行10人到成都考察学习教师管理事宜。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与中江县集凤镇石桠子村小学开展多次交流活动。

    旅游合作

    3月21日,由成德两市旅游部门举办的“2014环龙门自行车骑游活动”启动,这也是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签署后,两市旅游部门在旅游方面开展的首次区域合作。同时,广汉三星堆也将与成都金沙遗址启动合作事宜,双方“同票游览、同体宣传”合作方式及细节已经敲定,两家景区将借“中国旅游日”及“馆日活动”签订具体合作协议。

    水源地保护合作

   德阳市环保局发文要求广汉市、中江县对辖区内涉及金堂县红旗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清白江大河马棚堰分干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地区进行进一步排查和整改,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交通合作

   旌江快速干线德阳境内已于去年10月底全面建成,青白江区境内正在抓紧路面工程施工,预计5月底通车。天星快速干线2014年计划投资30000万元,截至目前完成今年计划投资的921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30.75%。中金快速通道中江城区过境段、兴隆段、辑庆段已建成通车,南山段正在抓紧施工。成都二绕途经广汉境内已完成投资8.77亿元,预计明年5月建成通车。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至简阳段目前已完成可行性报告、环评等前期工作,路线走向也已基本确定,开始施工图等初步设计,力争今年开建。

   本报记者 刘芳君

   记者手记>>>

    每座城市

    都是一个中心

    就在记者前往德阳采访的前不久,4月24日,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前往德阳,就“德绵交通一体化合作”项目与德阳市交通局进行对接。据了解,德绵两市交通部门在成德绵大道(天星干线北延线)、G108线(德阳至绵阳)改扩建工程、旌江快速干线北延线、绵中高速、绵阳科技城大道与成绵高速复线及G108线相连的路线方案等项目达成了共识,并将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交流合作沟通和项目规划的对接。

    德阳与绵阳的合作,是成德同城化发展的一个延伸。过去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今天,区域合作的目标演变成抱团发展,拧成一股绳。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要是老大,是中心,每一个城市都与这座“首位城市”有着密切的合作,然而,除成都外,区域内的每一个城市,又都是一个次中心,与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发展和区域合作中,“1+7”的发展模式并不仅限于七市与成都的单独合作。在以德阳为中心开展的区域合作中,德绵交通一体化只是一个缩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成都外,德阳与省内多个市州展开了合作——与阿坝州共建德阳—阿坝工业园区,落户绵竹;德阳银行开到眉山、泸州、巴中等地;德阳对口援建芦山,并将企业合作座谈会带到芦山;环龙门山旅游规划下一步纳入绵阳的安县、北川等地……

    成都伸出的触角,将成都平原经济区内的每一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经济区内的每一个城市,也在不同领域伸出自己的触角,将成都、将区域内的每一个城市捆绑得更牢。

    正是这种各城市中间相互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让8市共同组成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采访侧记>>>

   重装之都的

    转型升级之路在何方?

   成德同城化发展中,工业合作固然重要,但对于德阳这样一个全国重装之都而言,如何提升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同样令人关注的话题。

   采访中,德阳市经信委综合处处长王劲松坦言,德阳三大厂如今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然而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高端人才稀缺,如何利用成都在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探索“成都做研发,德阳做基地”模式,是成德产业合作中正在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然而,与三大厂的转型升级需求同样迫切的,还有一直以来围绕着三大厂的存在而赖以生存的一大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存问题。

    “德阳以机械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小型企业中,有80%—90%完全依靠三大厂,没有自己独立的产品。”王劲松说,“真正有自己独立产品的企业只有10%—20%。”面对这样的产业发展现状,德阳应该怎么做?

    “有一次座谈会我们发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往来不对称很严重,比如旌阳区的一家企业需要铸造企业做配套,他们在河南找的合作商,其实我们的绵阳—江苏产业园中就有一个这样的铸造企业,反而因为没有市场建成后一直未生产。”王劲松说,这种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又有些痛心的例子,让他们开始转变思路。“政府应该转变干预和指挥的角色,而是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做文章。”

    据了解,从前年开始,德阳越来越重视为企业搭建平台,曾前往成都、雅安、重庆、西安等多地举办过广泛与专项的信息交流座谈会,组织本地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发布,积极开拓市场。不仅如此,德阳重视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据悉,今年10月,四川省第一家“天府云商”企业将在德阳运行,借助“天府云商”平台,德阳制造企业正在积极探索B2C模式,为企业发展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面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和全省工业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德阳工业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德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快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11.3亿元,增长19.2%;全市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21个,竣工23项。

   在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影响下,重装之都德阳正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积极寻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刘芳君

德阳网版权所有 1997-2012 蜀ICP备12026989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2-050013 川预审VDN0-ZL2B-4J0B-JB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