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村相融 拒绝“空心村”
时间:2014-02-25 16:22:17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黄勇霖

    新村没有产业支撑就是“空心村”,产业没有新村带动就难以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严芳
    2月12日,23岁的吴德俊从蔬菜大棚中走出来,眼前飘落的雪花让他眉头一皱。他父亲吴功发立刻在身后指点他:“这是米雪,放心,没事。”
    对种菜来说,吴德俊还是个新手——去年,他刚刚辞掉工作回村,参与父亲担任社长的什邡市马井镇大益种植专业合作社。
    受什邡新农村建设吸引,像吴德俊这样的年轻人返乡务农已不是个案。“什邡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贯穿产村相融路径,拒绝建‘空心村’。”什邡市农委主任袁海说。
产业留人:猕猴桃成“发财树”
    湔氐镇种植猕猴桃已有十多年历史,2012年,什邡市下发“十号文件”,针对猕猴桃种植推出10条奖补政策,更是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近两年,湔氐镇新发展的猕猴桃便达4000亩。
    除了政策支持,湔氐镇还有一个先天优势: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什邡猕猴桃基地就位于湔氐镇。该基地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与新西兰开展国际合作的基地,研发猕猴桃新品种之余,基地的专家还常常向村民传授猕猴桃种植经验。
    目前,下院村共有猕猴桃3000余亩,每亩毛利润2万-3万元,2013年下院村人均收入9000余元,其中60%以上靠种植猕猴桃。村民陈子华开了一家猕猴桃园农家乐,去年“十一”期间7天就赚了18000元。
    下 院村成为什邡打造新农村综合体的成功典范并非偶然。2013年,什邡引入竞争机制,确定综合体和重点村,采取初选、申报、初审、实地踏勘、现场PK的“五 步骤”比选方式,确定了3个综合体、7个重点村和8个一般村,向这些村集中投入3000万元财政资金。下院村就是在激烈竞争中通过选拔的村子之一。
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有了保障
    企业的入驻,直接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增收路径。
    在 位于马井镇的什邡泡菜厂,一车车拖拉机满载青菜不停地运进仓库,廖俊云也是其中一员。廖俊云是附近光华村村民,他自己种了7亩青菜,直接卖给泡菜厂,收获 高峰期时一天就能卖近万元。“我们一年要从周边收购3万余吨青菜,带动周边农户至少3000户。”什邡泡菜厂副总经理廖俊勇介绍,这种订单式农业让农民有 了保障。此外,泡菜厂有380人固定用工、500人流动用工需求,在厂里打工每月工资不低于2700元。
    2013年,什邡泡菜厂实现销售 收入1.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什邡共有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经济组织1 个,省级示范经济组织11个,入会农户数近35000户,形成了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产销“一条龙”农业产业 链。“农村工作就是要解决农民干什么、农村怎么建、农业怎么发展三大问题,如今的新农村建设走出了新路,农民在本村就能搞产业,三大问题已去其二。”袁海 说,什邡新农村建设将坚持有保有舍,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建立良好的营运机制。

德阳网版权所有 1997-2012 蜀ICP备12026989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2-050013 川预审VDN0-ZL2B-4J0B-JB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