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对“个体小额经营社区备案管理制度”很感兴趣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文/图
失地农民丁松穿着一身洁白的厨师装正在自己的餐馆里忙活着,这家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城南街道香巷社区的中餐馆看起来很普通。但事实上,丁松的餐馆有点特别,因为它是“无照经营”,取而代之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德阳市灵活就业(营业)辅导证》。
令丁松颇感自豪的是,这是德阳市范围内颁发的“首张”辅导证。
灵活就业辅导证发给谁?符合什么条件就可以申领?能否代替营业执照?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省成本
减轻谋生养家负担
丁松的餐馆本来是没办法开张的,因为他办不到餐饮服务许可证。问题在于厨房的装修不满足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条件,必须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才行。
“改造厨房这事不是不肯,而是‘不能’。”丁松说,房子是租来的,而且租房期只能签两年,改造厨房大概花十多万,餐馆一年下来四五万的利润,“至少要拿三年利润来抵改造费用,但是实际只能经营两年,这样算下来还要亏几万块钱。”
丁松是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的失地农民,在市区找到一个可以谋生养家的行当不容易,“办理营业执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拿到餐饮服务许可证,拿不到就开不了张。”这一问题曾困扰了他很久。
幸运的是,他的小餐馆赶了个好机会。同一时间,德阳市工商局正在探索突破“前置许可审批和个体登记”。今年6月21日,由德阳市工商局牵头,与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灵活就业促创业(营业)辅导与管理工作的试行意见》(下称“试行意见”)。
前置许可证,即当事人在办理当前行政审批手续时必须提交的上一行政审批程序的许可证件。“由于小餐饮、小旅馆、小茶楼、小理发、小歌厅、小文印、小音像制 品及图书出租等,达不到法定前置许可条件,无法取得前置许可证,工商部门无法核发营业执照。”德阳市工商局个体科科长陈明德介绍,为此,“试行意见”结合 群众实际在这方面进行了突破——变前置许可审批为前置许可辅导,申请人只要到“前置部门”申请灵活就业辅导登记,由该部门签署辅导意见,再持这份辅导意见 向经营地县级工商局申请办理《德阳市灵活就业(营业)辅导证》,即可从事经营活动。
丁松餐馆的营业执照,其前置许可证就是餐饮服务许可证。丁松就是拿着德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德阳市小餐饮食品安全辅导意见书》,在德阳市工商局直属分局办理了《德阳市灵活就业(营业)辅导证》。
7月29日,丁松开始持“证”经营,成为全市享受到这项创新制度的第一人。“省了十几万的成本,真是松了一口气。”丁松打心眼里觉得这个“辅导证”让自己养家的担子轻了许多。
讲原则
条件放宽管理不放松
事实上,对于德阳市区内做小本买卖的个体户,德阳工商部门早在去年就开始试点“小额经营社区备案管理”。“对于不需要前置许可的小本经营,到所在社区备个 案就可以了。”陈明德介绍,简单来说,卖个小百货、搞个小修理,只要去社区备个案拿到一张《小额经营辅导证》,当天铺面就能开张。
目前,仅在德阳市旌阳区东湖乡玉泉社区,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已达到70份。“虽然登记方式改变了,但监管并没有放松,‘小额经营社区备案管理’现在全市收效良好。”陈明德说。
不过,“小额经营社区备案管理”只解决了无证经营三分之一的问题。“一些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等方面联系更为紧密的行业,需要前置部门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许可,工商部门不能自行以社区备案的方式允许个体户经营。”陈明德说。
根据德阳市工商局统计数据,德阳市区内无证经营的个体户约700余户,其中无证经营的小餐饮就有500多户,也就是说,需要办理前置许可证又达不到前置许 可规定条件的个体户至少占三分之二。“试行意见”要解决的就是这数量众多且需要前置许可的“三分之二群体”,将前置许可证所要求的条件进行放宽,形成前置 部门的“辅导意见”,德阳工商部门据此办理《德阳市灵活就业(营业)辅导证》,申办人得以持“证”营业。
不过,以放宽准入条件为突破口的这项制度创新,如何应对原定的多项必须条件所指向的利害关系呢?
“‘辅导意见’是在前置许可证的条件下进行有限制地放宽。”陈明德举例,“比如,丁松并不是随便就能拿到手上那张《德阳市小餐饮食品安全辅导意见书》 的。”丁松的餐馆厨房不满足前置许可证条件的主要部分在于没有用铝合金进行改造,而这一规定其实全国各地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德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 现场查看小餐馆厨房后,认为其瓷砖面可以满足卫生要求,从而出具了“辅导意见”,“这就是有限制地放宽。”
记者在德阳市区一条小餐馆聚集的雁江巷对此进行调查,所见雁江巷内持有《德阳市小餐饮食品安全辅导意见书》的4家小餐馆其厨房和就餐场所干净整洁。
设期限
3年监管促进做大做强
但放宽条件毕竟没有达到法定条件,“辅导证”也不可能完全替代营业执照,所以“试行意见”规定:“辅导证”的有效期为一年,可申请延期但累计不超过三年,且届时已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市场主体准入条件的持证人,要依法办理行政许可。
“从操作层面看来,辅导证更像是一个‘个体户孵化器’。”采访中,德阳市城南工商所、东湖工商所、旌湖工商所等工作人员均表示,在以往的具体执法过程中发 现,很多按规定要取缔的个体户其实是东拼西凑了几万块钱,才能做点小生意的,有可能全家都指望着这个饭碗,“简单取缔不人性化,不利于鼓励创业、促进就 业,更不利于社会稳定,实际上也很难取缔。”
摆在德阳市工商部门面前的是个矛盾问题:一方面,相对困难的群体要谋生,拿不到经营许可证、不能正式营业就无法改善这部分人的境况;另一方面,责令整改或取缔无照经营的“猫捉老鼠游戏”每天都在上演。
“试行意见”出台后,这些需要前置许可的无证经营个体户从“辅导证”到必须申请营业执照,相当于有了最多3年的过渡培育期。“‘辅导证’促进他们‘做大做强’,最后能够按条件办理相关证件以法定标准正式合法经营。”
发了“辅导证”,监管力度仍然要跟上。“对这些特殊的个体户,所里的工作人员每个星期都要去巡查一次。”城南工商所所长赵宏介绍,每次去巡查,从店面、厨房卫生到货品进货渠道、保质期乃至健康证等,都要一一过目。
记者从德阳市工商局了解到,对于管辖面积大、所辖区域取得“辅导证”个体户多的工商所,则采取“工商所+个私协会+社区”协作管理的方式,借助个私协会和社区的力量确保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