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嘉镇干部的“民情日记”
时间:2013-08-26 16:27:55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日报

 

 

边走边停、边停边记的“蒋寿喜工作模式”

    扬嘉镇位于德阳市一环路沿线,是一个以机械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并不起眼。
    不过,最近扬嘉却屡被外人称道。
    原来,目前德阳全市正在开展“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主题活动,倡议全市党员干部从“坐机关”干部成为深入一线的干部,切实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 实很早以前,扬嘉镇干部就开始记录民情日记,该制度规定每个扬嘉镇干部每周必须下村一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民情日记每个镇干部人手一本。上面到底记些什么?我联系了两位镇干部,打算跟着去瞧瞧。
    蹲点的两天,分别是农历七月初七和初八,“三伏天”中末伏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这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文言以“伏”称之,有宜伏不宜动之意。当然, “昼伏”是古人才拥有的惬意,两位镇干部——扬嘉镇人大主席蒋寿喜和镇长陈明的民情日记本上记满了事情,所以这两天跟着他们不仅很忙,还得扛住暴露在烈日 下的炙烤。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文/图8月13日 星期二上午 晴,热
边走边停大小民生事都关注
    民情日记摘录1 ——“丰城村村民反映李堰沟应该快点动工,以免下一轮降雨引起内涝导致粮食减产;人民渠29支渠流经的4个村村民反映渠内淤泥清理应该尽快完成。”
    前段时间德阳暴雨,扬嘉镇丰城村的李堰沟由于泄洪不畅导致内涝,淹没了上百亩农田。离今年汛期结束还早,如果再来一次内涝,已经进入灌浆末期的水稻会大幅减产。蒋寿喜这几天下村收集民意,发现希望解决李堰沟泄洪不畅问题的村民非常多。
    蒋寿喜将此事列入自己民情日记本上的“头号事务”,这一天的工作,就从这件“头号事务”开始。
    早上八点半,蒋寿喜载着我到丰城村村委会接上村支书黎兴洲,一行人往李堰沟方向走。
    目标明确,我以为会直奔目的地,但实际上,我们一路都在边走边停——
    到达导致李堰沟泄洪不畅的阻塞地点,要穿过一大片稻田,路是宽度不超过20公分的田坎。还在稻田里穿梭,前面的蒋寿喜突然停下来,跟在后面一心往前走的我差点撞上去。
    “黎书记,快过来!”蒋寿喜捏了下一颗上面附着淡黄色块状物的谷粒,招呼丰城村支书黎兴洲过去,“咋稻曲病有点严重?要注意一下。”蒋寿喜说。
    宽度有4米的李堰沟之所以泄洪不畅是因为其中一段约10米长的沟段被沙石堵住了,中间仅有直径1米多的钢管来通过水流,现场“决策”没花多长时间。 “4000元钱,人工费3200元、赔青费800元,下周一我来验收。”估算所需费用并跟镇领导电话沟通后,这个解决方案由黎兴洲马上执行。
    回到车上,蒋寿喜将“丰城村1组稻田发现稻曲病”写进自己的民情日记本,我们出发前往人民渠29支渠最上游的新隆村。小车开在丰城村9组的村道上时,突然靠边停了下来,坐在车上的我还没反应过来,蒋寿喜已经拿着相机下车了。
    “刮大风把这路边的树吹倒了,路基撬坏了些。还有这个,你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能看到一株树正倒在路旁架设的电线上,蒋寿喜忙着“拍照取证”。回到车上,他往民情日记本上边记边说:“这棵树马上喊人来锯断,等不得。”
    接下来,跟随蒋寿喜的工作路线,我们从新隆村起,顺水流向依次前往29支渠丰城村段、扬嘉村段、青花村段查看清淤进程。到哪个村,蒋寿喜都接上这个村的村支书一同前去,现场督查。
    临近中午12点,我们开始往回走,蒋寿喜看起来心情不错,因为29支渠的施工情况让他比较满意。路过一户人家,他又停了下来。我已经习惯了他边走边停的工 作模式,并且还挺期待这种“意外”。“走,我们去这户老百姓家问问他们花椒种得咋样了。”当然,我很乐意接受他的“邀请”。
8月13日 星期二下午 晴,暴晒
有些事,每个干部的本本上都有
    民情日记摘录2 ——“按人民渠30支渠附近住户诉求,督促扬嘉村加高加固堤防马上动工;青花村因病致贫困难户需要走访慰问。”
    下午三点,在这个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即便站在树荫下,也能觉得自己在被“烧烤”。
    而蒋寿喜的脚步没有因为天热停下,他载着我去找扬嘉村村支书杨期贵。我们要先去看望人民渠30支渠周边的几家住户。“咋样,生活正常了没有?”踏进扬嘉村 3组严关群家的大门,蒋寿喜问。“正常了,渠堤好久动工?再下雨又搬去安置点还是很麻烦。”严关群反问蒋寿喜。前段时间德阳降雨量过大,人民渠30支渠的 洪水漫过扬嘉村3组地势较矮的渠堤,直接将包括严关群家在内10户人家的房子淹过,水深到齐腰。上周又下大雨,这几家人屋头又遭了一回。
    家里被淹了两次,按理说应该会看到严关群表现出一些抱怨,但是没有,我觉得有点疑惑。于是我直接问他,严关群想了想说,最开始家里被淹心里是有些恐慌, “但当天镇上的干部全部来帮助转移财产,安排大家住进安置点,水退了还帮我们清淤消毒。”通过了解灾民需求,扬嘉镇还及时给这些受灾农户发放每人每天20 元的生活费,每户发放40斤大米、10斤油、1床棉被。“没啥可抱怨的。”
    出了这家门,就能看到30支渠,面前这一段的两侧渠堤确实比上游要矮一些。蒋寿喜说,8月11日,镇干部回访慰问灾民,这10户住户都表示希望能尽快加高加固渠堤,根据最新民意,扬嘉镇决定本周内对两侧低矮渠堤开始加高加固。
    在蒋寿喜的民情日记本上,这10户住户从受灾到临时安置再到搬回家里,他们的状态和镇上解决他们面临困难的方式均有详细记录。“不止我这本本上写得有,像这种大事情,镇上所有干部都参与,每个人的本本上都记得有。”
    蒋寿喜说,除了大事,还有另一种民情,在镇干部那里,也是人人都记在心上。我发问,是什么民情呢?
    蒋寿喜没有回答,而是让我自己看。
    接下来,我们的车停在青花村6组80岁老党员、老支书舒銮成的家门口。
    得了20年的银血病,舒銮成家成了因病致贫的困难户。舒大爷的病要天天吃药,开销大,但家里收入不多。“很感谢镇上和村上对我的帮助。”见到我这个“外人”,舒大爷挺感慨地夸着镇村干部们,“他们经常来帮扶、看望我。”
8月14日 星期三 晴,热
将百姓诉求转化成产业链条
    民情日记摘录3 ——“查看解决楠树村3个村组老百姓出行的工业园区新建道路情况,拟开座谈会督办11家企业新建厂房开工;按楠树村老百姓诉求增加130亩休闲观光农业区后,督查产业建设情况。”
    末伏第3天开始,连早上本该有的凉爽都消失了,高温“攻势”凶猛。一大早,镇长陈明就要赶去工业园区查看正在修建的一条道路。早上8点40分,我和他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
    陈明引着我沿路往前走,约莫七八十米后来到一个“分界点”,刚走过的一段是水泥路,此时再往前就是泥巴路,界线明显。看得出来,前面泥路路面及其两侧的排 水沟已经按这边水泥路的“模式”整理和挖通了。“先修一个简易道路,等企业入驻修好厂房后再改造成一模一样的水泥路。”
    泥路的另一头与扬嘉镇楠树村2组连通,而在工业园区的规划里面,这条路原本是不存在的。不在计划中的这条路长800米、宽16米,需要额外投入不少钱。
    陈明指着视野范围内一大片企业厂房用地说,由于部分新厂房会占用一条3米宽的机耕道,一开始老百姓担心以后出行不便,不让企业进场施工建设。有段时间,到镇政府反映情况的老百姓和企业“络绎不绝”。
    既要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又不能耽误企业的发展,于是,扬嘉镇决定由镇政府出资新建一条道路。很快,11家产值共计6.9亿的企业将顺利入驻动工。
    不过,让陈明颇感自豪的,是他的民情日记本上记录的另一件事——楠树村新农村综合体的产业进展情况。
    627户楠树村村民将要搬入新农村综合体的安置房里,我们在安置房规划建设区的围墙外停了下来,对面是扬嘉镇正在打造中的休闲乡村度假酒店。
    酒店外围大树成排,走过去以后,感觉有点意外。在这个小镇的一个小村落里,竟然有宽阔的户外草坪和外形可观的酒店建筑,小河水穿流而过。“还不止,周围正在打造13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陈明的手指着周边的土地,横向划过180度。
    最开始,这个休闲乡村度假酒店设计的只有休闲酒店、河道文化和草坪婚礼项目,并没有规划这么大面积的休闲观光农业。陈明介绍,在安置了原来规划的60亩土 地上的农户后,周边农户到镇政府表达了希望长期出租土地的诉求。“有这种诉求的农户很多,他们的土地加起来达到了130亩左右。”
    于是,镇政府将老百姓的呼声郑重地向投资公司说明,经过商量,新的规划出炉,增加130亩土地成片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为休闲乡村度假酒店的产业链条上再加一环,完善了楠树村新农村综合体的产业体系。
手记
这是民情日记也是成就日记

德阳网版权所有 1997-2012 蜀ICP备12026989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2-050013 川预审VDN0-ZL2B-4J0B-JB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