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的三张脸
时间:2014-07-08 14:54:10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林静

1.jpg

    宝墩古城
    中国第三大史前古城


    宝墩村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2009年11月,成都市考古队发现村子西头的游埂子原来是截古城墙,游埂子长约500米、残高0.5-3米。最宽处22米,采用堆筑技术。这也是三星堆古城常用的筑城方法。

    此后,石埂子、狗儿墩、王林盘等土埂子也接连被确认为城墙,它们共同围成了一个恢弘的古城——宝墩古城。经过测算,宝墩古城为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长约2000米,宽约1500米,周长近6200米,面积达到了276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386个足球场大小,仅次于浙江余杭良渚古城(290万平方米)与山西襄汾陶寺古城(280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三大史前古城。

    进一步发掘表明,这些建筑周围并未发现灰坑等生活遗迹,倒是出土的陶罐、陶壶做工精细,纹饰精美,暗示这里并非普通百姓的居所。宝墩文化出土的陶器,与三星堆一期文化几乎一模一样,原来三星堆一期文化就是宝墩文化,也就是说,早在新石器时代,三星堆便初具雏形了。

    在宝墩古城面积被确认之前,几座新石器时代的古城已陆续在成都平原被发现,郫县古城、都江堰芒城、温江鱼凫城、崇州紫竹古城以及双河古城,2001年它们与宝墩古城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大邑盐店古城和高山古城又相继被发现。

    三星堆
    青铜时代在成都平原达到顶峰


    发人深思的是,包括宝墩在内的几座古城,延续时间都不长,大约一两百年便废弃了。相反,在其他几座古城相继走向衰亡后,鸭子河畔的三星堆古城,却最终迎来了文明的曙光。古城人口急剧增长,原本孤零零的遗址连成一片,规模迅速膨胀,并陆续击败了其他古城,取得了成都平原的统治权,商代的三星堆走回了鼎盛,成为四川盆地地乃至中国西南最强盛的国度。

    三星堆开启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另一扇大门。自大禹铸九鼎以来,鼎、尊、罍、彝、盘、豆、簋等青铜容器便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主流,三星堆却自成体系,一棵棵神树,一个个铜人,一只只飞翔的鸟儿,一双双神秘莫测的眼睛……一个伟大的青铜时代在成都平原达到顶峰。

    迄今为止,三星堆主要文物都是祭祀坑出土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认为,在都城快被敌国攻陷前夕,三星堆人将神庙中的宝物付之一炬,以免落入敌人之手,在凄凉的祭祀之后,埋入地下,当变形的青铜器、玉器、金器被尘土湮没的刹那,三星堆人积累了几个世纪的财富化为了乌有。

    金沙遗址
    独一无二的黄金与象牙王国


    2001年2月,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成都摸底河南岸开挖下水道,挖掘机刨出的泥土中露出大量破碎的象牙、金器、青铜器、陶片。一个西周王国的大门被缓缓打开,这便是金沙,迄今为止,金沙已出土文物6000余件,无论形制还是图案,都能轻易找到三星堆的影子。

    青铜器、金器、陶器,众多相似性暗示着三星堆与金沙之间颇有渊源,它们如同父与子一样,传承着别无二致的手艺。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星堆消亡后,他们中的一支来到金沙,建立起一个与三星堆媲美的国度。

    金沙并非三星堆的简单复制,这里的许多发现都足以改变人类文明史。2005年,国家文物局正式采用了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黄金在古蜀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单金沙就出土了200余件,数目与种类为同时期中国之最,金冠带、太阳神鸟都是王权的象征,它们昭示着金沙人的卓尔不群,也将一个古老的黄金王国展示于世。

    联系到古埃及、古希腊文化中频繁出现的金面具,这似乎构成了一个假设,金沙古国与遥远的非洲、欧洲,或许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文明的交流。另一些文物也有异域的痕迹,比如象牙,最长的一根185厘米,总数有一千余根之多,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未曾有过如此惊人的发现。

   (原载《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6期,有删节)

德阳网版权所有 1997-2012 蜀ICP备12026989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2-050013 川预审VDN0-ZL2B-4J0B-JB40号